据了解,云南锡业每年的锡生产量达到了7万吨,占据我国用锡量的半壁江山。期货套保有云南锡业这样的龙头企业作榜样,其他锡冶炼企业也纷纷加入。
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,目前锡产业链相关企业期货套保意识明显在加强。在此次锡产业培训会上,有来自锡行业上下游共计30多人来参与了培训。
“经历过去年产能的减少,今年锡生产企业对期货更加重视了,从今年我们公司交易席位申请的锡的套保头寸来看,去年企业申请的套保头寸基本上没怎么用,今年申请的套保头寸则明显增加。”杨泉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。
她解释称,去年由于锡的价格持续下跌,一些锡冶炼企业直接就停产了,今年原料价格上涨,很多冶炼企业会提前在期货上买入原料,而且都是实现了盈利。
事实上,今年锡期货市场日益活跃,也吸引了不少锡生产企业的目光。根据上期所数据,按双边统计,2016上半年锡期货成交量352.14万手,合176.07万吨;其中,成交量最高为3月的140.64万手;锡期货日均持仓量为13832手,相较2015年下半年的3584手增长了286%。
从交割情况来看,2016年上半年锡期货交割总量4340手(单边),折合金属4340吨,总交割金额为4.61亿元,月均交割量为724手(单边)。其中,最高交割量出现在5月,为3990手(单边)。
杨泉说,2015年国内锡期货处于起步阶段,今年持仓量和成交量放大,与锡的市场容量基本相匹配。同时,她表示,锡的内外盘套利也存在一些机会。不过,相对于其他金属,锡的走势相对独立,国内锡企业在境外做套保要注意许可问题,同时流动性也要关注,出口政策直接影响套利成本。
夏振荣认为,锡期货经过一年多的运行,锡的交易量逐步活跃,市场参与度进一步扩大,它对中国锡市场的定价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据云南锡业股份经销公司内贸部经理李云介绍,以前市场比较认可的定价方式是上海金属网的报价,但它的价格是没有实际成交量的价格,仅仅是一个挂牌价格。“网上报价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,现在市场上比较认可的是期货市场价格,因为它是实时报价。未来网站报价这种定价模式会改变,将会形成以上期所锡期货主力合约‘基准价+升贴水’的模式。”李云说。
不过,他也表示,由于目前锡精矿供不应求,原料不能满足冶炼厂的需求,所以定价方式还是老板说了算,冶炼厂往往求着矿商。“从目前来看,可能生产企业更倾向于期货价格,但由于原料端的企业还没有进行期货套保,下游消费企业如焊料厂也没有参与进来。”
“如果整个产业链都来参与锡期货,客户就会更加认可上期所的锡报价,即‘期货+升贴水’模式。”李云说。